

随着新春的脚步,我们迎来了乙巳蛇年——一个象征蜕变与升华的崭新起点。在这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刻,我们收到各方伙伴对设计教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值此新春佳节,与每一位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朋友分享这些饱含温度和力量的文字,愿大家在新的一年继续与创基金一起,在助力设计教育发展的路上,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创基金在此恭贺大家新春快乐!
乙巳蛇年
新春寄语
关键词:实践导向


回想在创想实践营的时光,“实践导向”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照亮我在设计之路上前行的方向。那些在实践中挥洒的汗水,那些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绞尽脑汁的日夜,都化作了我成长的基石。
每一次走进真实的项目现场,每一次将课堂理论付诸实践的尝试,都让我离梦想中的设计师更近一步。是实践,让我懂得了设计的温度和力量;是实践,让我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突破。
新的一年,愿我们在蛇年的灵动气息中,继续以实践为帆,乘风破浪。让我们在每一次的实践中磨砺自我,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世界增添更多美好的设计。祝创想实践营在蛇年蛇舞飞扬,更上一层楼,也祝大家蛇年行大运,事事皆顺意!
关键词:社会责任


设计是一种力量,能够塑造世界、影响生活。它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功能的完善,更是要传递温暖与善意,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希望青年设计师们在创作旅程中,始终坚守“设计向善”的信念;在设计的道路上,心怀善意,用创意点亮希望,用设计传递温暖。让作品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桥梁,用善良与智慧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设计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设计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面对乡村教育环境的困境,我们应以问题为导向,秉持“设计向善”的理念,深入乡村学校,倾听师生的真实需求,用专业技能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合理布局、色彩搭配和环保材料的应用,打造明亮、舒适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空间,为乡村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愉悦的校园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让设计成为改善生活的有力工具,推动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教育公平。

对学生进行审美价值观教育,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人文情怀的审美视角,挖掘多元融合的审美角度。我们希望学生不只是追求轻奢新中式或那些看似华丽却缺乏实际意义的设计创新。设计应该扎根于现实生活需求,深入了解工艺和材料,多接触真实的材料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到人性的内在需求,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不是表面的“假大空”或“高大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体现实质内涵。通过感知生活的真实需求和材料的本质特性,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真正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这样的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创作中追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在设计教育领域沉浸多年,我愈发觉得社会责任与设计教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记得带领学生参与一个为偏远山区小学设计校园环境的项目时,学生们最初更多着眼于美观与创意。但深入了解后发现,那里的孩子们对实用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于是大家重新规划,将有限预算更多用于打造多功能学习角和安全的活动场地。
看到最终设计方案给山区孩子带来的欣喜与改变,学生们深受触动。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设计教育不能只聚焦技巧,更要融入社会责任。要让学生明白,设计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们生活。只有这样,培养出的设计师才能带着人文关怀,用创意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关键词:多元共生


世界是一个流动的、变化的多元关系体。传统设计往往以产出产品和物品为核心,这些设计之物填满了我们的环境空间与日常生活,使我们的世界逐渐变得单一、乏味且不可持续。然而,这种设计模式正在转变。创基金以闽南石材产业为主线,连接高校设计专业师生,通过实地考察厦门石材展、南安水头石材产业现状及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根基,促进师生对南安水头石材产业乃至全球石材行业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反思。
创基金搭建了一个中外设计师、知名企业家、科研学者、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平台,旨在让设计教育突破现代化设计的单一模式和教学困境,迈向多元、跨地域、跨文化的可持续设计愿景。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多元共生”的理念为设计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和创新的框架。设计教育应融入多元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理念、风格与符号,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强化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多元共生”还鼓励学生间的思想碰撞与团队协作,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出适应快速变化、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未来设计师。
编辑丨蔡诗琪
校对丨凌靖琳
审核丨秦丹枫
转载声明:
本站作品版权皆为作品作者所有。
本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辑,如需转载请务必提前通知本站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源。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禁止商业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