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2025.06.09

助力计划丨创基金×南科大,向善同行

0.png


1.jpg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以下简称“设计学院”)以「作为“元学科”的设计和作为创新驱动的设计探究」为策展主题,携 19 件前沿研究和教学作品,首次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探讨设计+科技与文化产业的关联,知识对文化产业的启发,以及学术探究对未来产业的引领作用。其中,“声遇园岭:深圳文化可及性互动声音导览”和“园岭慢漫游: 园岭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设计”两个课程项目是第四期创想实践营的重要成果。


而在设计学院前期举办的2025年冬季展览(以下简称“冬季展”)上,创基金奖助学金中设计创意奖、设计连接奖、设计向善奖的获奖者作品,也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与负责任的解决方案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2021年9月初,设计学院迎来了第一批教师和学生,9月23日,创基金通过设计教育助力计划,设立“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创基金奖助学金”,旨在支持探索建设新型设计学院,支持学生在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创业实践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进步。作为设计学院的第一笔捐赠,创基金希望通过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和职业发展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创想实践营

成果盛绽文博会


声音设计

《声遇园岭》

2.png
3.jpg

创想实践营声音设计方向小组实践现场


深圳文化可及性互动声音导览

学生团队:宫喜、汪昱岑

课程与授课教师:[本科课程:声音设计]助理教授Marcel Sagesser、张婉琳


声音设计小组直面“无障碍设计”议题,运用前沿的声音设计理念与技术进行系统性破题:通过轻量级GPS定位实现空间导航与解说自动触发,结合AI算法将街景实时转化为环境音乐,并构建多语种声音库,形成独特的“环境声+AI音乐+双语解译+交互创作”四维声音叙事体系。


实践营的关键作用在于将“园岭社区文化可及性与传承”这一真实社会命题带入课堂,为声音设计小组的学生在导师带领下提供了难得的实践场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进行声音采集,尝试融合GPS、AI等新技术解决现实需求,推动所学从理论迈向应用。


文博会选择展示《声遇园岭》,既是对其科技文化融合与社会关怀价值的肯定,也是创基金“创想实践营”项目模式价值的一次具体呈现——它展现了将真实社会需求引入教学过程,如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并最终孕育出能够服务社会的创新设计解决方案。


服务设计

《园岭慢漫游》

4.png

设计方案相关物料


园岭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设计

学生团队:曹烈铖、江雨桐、李福天、赵勇、周奇骏骁

课程与授课教师:[本科课程:服务设计]助理教授张婉琳


该小组深度扎根于深圳最老街区园岭的肌理,设计了一套以“咖啡漫游”为核心的创新服务系统:联合五家独立咖啡馆打造特色“咖啡通票”,用可循环的咖啡渣再生杯承载互动(如魔术贴集章),引导用户在巷弄间漫游。不仅激发了小红书上的用户创意内容创作,营造了深度且松弛的文化体验氛围,更在实质意义上探索了一条通过在地商业激活来促进社区文化传承与融入的共生路径。这种源自社区肌理、充满烟火气的解决方案,正是文博会探讨文化创新与城市生活交融的理想案例。


当观众在文博会展台看到园岭的故事通过咖啡杯、社区游戏和线上打卡生动展现时,不仅看到了一个创新的社区文化服务设计,也感受到了一种更鲜活的设计教育可能性的示范:它展示了当设计教学敢于拥抱像园岭这样充满生活质感和现实挑战的真实场域时,能为学生带来的宝贵成长。这背后,“创想实践营”通过精准链接像园岭这样的在地命题,为设计学子打开一扇通往社会实践价值的大门。



创基金奖助学金

引领设计价值


设计创意奖

DESIGN CREATIVITY AWARD

该奖项颁发给那些令人惊喜并建立新希望联系的设计作品。创意设计让我们以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看待世界。

5.jpg

设计作品展出现场


跳脱时间压抑的思辨设计

邱果


邱果的作品是一组具有哲学思辨意义的日常时间调控设备,它用非常具象的电子产品“异时小队”,探讨了抽象的时间权力关系问题。现代人都被时间压迫着,但邱果的独特视角指出了“时间规则是人造的”这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他不是简单抱怨时间压力,而是通过定义“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的矩阵,找到了设计的切入点。


最符合奖项特质的是邱果构建的“希望联系”。那些以消逝古城命名的设备,像庞贝闹钟强制叫停时间的功能,都巧妙地将历史的时间性与现代科技结合。古城命名在此便有了深刻的含义——人类始终在和时间博弈,这些消失的文明就是见证。


我们注意到项目强调“赋予个人改变时间性的能力”,这比单纯优化时间管理工具更有社会价值。这强调了:“设备只是载体,真正的创新在于唤起人们对时间主权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产品设计,也是在邀请人们重新协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这种将哲学思考转化为日常可操作设备的突破,契合了设计创意奖“以新颖有趣方式看待世界”的视角。


设计连接奖

DESIGN THAT CONNECTS AWARD

该奖项颁发给那些能吸引广泛公众并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产生联系的设计作品。“连接的设计”可以跨越年龄、文化和学科进行交流。

6.jpg
7.png

设计作品展出现场


无人出租车的声音系统设计

闫思源


闫思源的设计项目在公众连接层面的效果尤为突出。他设计的系统针对无人出租车这一面向广大公众的服务,直面普遍存在的“技术不安感”核心障碍。他采用的非语言声音提示有效跨越沟通壁垒,让不同背景使用者均能直观理解车辆状态,以普适性设计回应共同需求,提升技术包容性。


在学科连接维度展现了出色的跨界融合。作品深度整合了声音设计、智能驾驶技术与用户体验心理学三大领域知识。正如闫思源所言,项目设计依托于“借助声音技术、智能驾驶、用户体验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现了当代设计的跨学科精髓。


设计精准捕捉并回应了乘客对安全感与掌控感的深层需求,情感连接的突破是作品的核心价值。通过精细划分平常状态、事件状态、过渡状态三大场景,并针对八类常见事件提供匹配的声音反馈,显著缓解了乘客紧张情绪,成功建立了人机情感纽带与信任感。


这套基于情境感知与情绪安抚的设计逻辑,为解决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普遍存在的 “人机信任鸿沟” 提供了可迁移的思路。


设计向善奖

DESIGN FOR GOOD AWARD

该奖项奖励超越经济性和便利性的设计作品,为质量、可持续性、健康和无障碍性设立新的标准。

8.jpg
9.jpg

设计作品展出现场


适合婴儿和家庭的益生菌设计

邓訸心


邓訸心直面城市化带来的“自然缺失症”及“卫生假说”指出的关键问题——环境微生物暴露不足引发的过敏与免疫风险增加,提供了一个面向广泛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整体解决方案。它有效回应了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共同关切。


关键突破在于其赋健康于温度的设计理念:物理玩具不仅是益生菌载体,更自然满足了孩子的核心需求;AR交互则将无形的健康干预转化为直观可学、富有趣味的亲子体验,在提升健康认知的同时,巧妙建立起积极的亲子联结。


这套设计为婴童健康产品设立了更高标杆,它确保了安全性、满足了儿童身心的核心需求,并以创新的方式提升了健康理念的普及度,深刻体现了设计对儿童健康福祉的系统关怀与前瞻思考,用“设计向善”理念为解决普遍社会健康挑战提供了具有温度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设立奖助学金的基础上,创基金与设计学院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联合举办“设计创想论坛”,开展“一场关于设计教育的对话”,一起“在前沿处探索”,携手“解锁未来”;2024年,设计学院首次承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深圳赛区选拔赛,创基金奖助学金为获奖队伍提供奖金;2025年,设计学院两位老师带队参加第四期“创想实践营”,将真实的社区无障碍设计需求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探求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创基金在设立“设计教育助力计划”的初始,就明确希望通过征集、资助围绕设计教育开展的研究、探索及创新的公益项目,助力设计教育领域的变革和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推动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过去四年中,与南科大设计学院这所新型设计学院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是创基金的一次尝试,希望以绵薄之力,鼓励院校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真实世界中,造福社会。未来创基金期待能与更多的院校合作,设计向善,共创美好未来!


转载声明:

本站作品版权皆为作品作者所有。
本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辑,如需转载请务必提前通知本站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源。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禁止商业转载。

相关资讯

助力计划 | 解锁食物设计背后的跨界潜能

2025.05.22

创想实践营丨无障碍设计在城市肌理中生长

2025.04.15

2024年报丨设计向善,生生不息

2025.04.14

创基金获2024中基透明指数FTI 98分

2025.03.22

石材研学丨研途石光

2025.03.20

【石材研学DAY3】溯源·石的前世与新生

2025.03.17

【石材研学DAY2】对话·设计教育与产业未来

2025.03.16

【石材研学DAY1】探寻·石材多样性与工艺创造力

2025.03.15

石材研学丨团队整装待发,石在有趣~ ​

2025.03.13

专项基金丨带着命题,研学之旅即将启程!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