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点击选择栏目

2024.05.27

创想实践营丨回到原点,改变在发生

创基金logo彩色底.jpg

在教育的十字路口,约翰·杜威的名言振聋发聩:“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引领学生自我探索的旅程,而实践,则是这一探索中最锋利的刃。”


第三期实践营倡导和支持设计学子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家乡建设中,通过每一个细微却饱含热情的努力,让设计的力量真正惠及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群。这是一场青春与现实的激烈碰撞,是理想与乡土的深情对话,它不仅仅是纪录片中的光影瞬间,更是未来无数可能的起点。通过视频,让我们一同见证,青年一代如何用设计与家乡链接、对话,如何让家乡带着父辈的过去走向他们的未来。



本期实践营总结了前两期的经验,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参与实践营的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自行牵头联动其家乡的在校学生组成小组,以大家共同的家乡为研究对象,以重识、连接、再创为主线,发掘真实的社会研究议题进行社会调研与实践。




 重识 

家乡的另一面,痛并觉醒着

Rediscovery 

VIEW POINT


“社会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而实践营提供了一次机遇,提供给同学和自己家乡产生联系的一种可能”。


带队老师周子书


在实践营的调研阶段,我们看到很多小组以自己熟悉的场景或亲近的人为切入点,这个从熟悉到陌生再到深刻理解,抽丝剥茧地重新认识家乡的过程,正是让设计学子发现真实问题的关键。


0.1.jpg

“没落公路养护点社会调研”小组资料-奶奶的工作照

“没落公路养护点社会调研”小组的故事,是对“遗忘”的宣战。他们深入探访那些被忽视的道班房,在一次次的挫败与重燃希望中,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份不被看见的艰辛,将几代道路养护工人鲜为人知的默默奉献以当下流行的方式展现出来。



0.2.png

父亲的乐队

0.3.png

外婆的麻将桌

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小组,他们拨动的不仅是父亲的吉他弦,更是触碰到了转型期小镇青年梦想与现实矛盾的心弦,音乐背后,是妥协还是坚持?每一次和弦转换,都是对未来的拷问。当“牌桌上的烟火”小组成员围坐在外婆身旁,看似平凡的麻将局揭示了老一辈人无尽的孤独与渴望。麻将桌,这个外界眼中的娱乐场所,实则是老人们寻求归属感与存在意义的最后阵地。


带着"社会设计"重返故土,不仅唤醒了学生们沉睡的乡愁,更像一把锋利的犁,翻出内心深处对家乡那份真挚而沉重的责任感。


1.png

“从教育豫见未来”小组家访调研

“从教育豫见未来”小组一脚踏入了豫东地区教育的暗角,那里“提前成熟”的果实——辍学或徘徊在辍学边缘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未来模糊而无望,男孩面临社会过早的残酷洗礼,女孩则可能被婚姻的枷锁束缚留守一生。小组尝试通过社会教育对这类青少年群进行再塑造。


2.png

东营人的声音”小组在夜市上收集心愿

而在能源耗尽的东营,另一群学生则在尝试激起家乡振兴的浪花。“东营人的声音”小组精心策划了一场“以物易物”的参与式活动,用一件件微小的心愿,编织起人们对故乡重新燃起的希望。这场看似简单的交换,实则是试图激发东营人心底的集体记忆与创造力,让每一个微弱的个体力量汇聚成海,共绘东营的未来。 



 连接 

跨越隔阂,寻找共鸣的桥梁

Connect 

VIEW POINT


“社会设计的第一步,是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和社会链接的点。第二步,才是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


带队老师周子书


在学生们一份份的项目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在地方性社会实践选题的调研过程波折重重。而“如何跟陌生人交流”是在他们与当地产生链接的节点上普遍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0.4.png

“捆在一起的语言”小组改造餐车

“捆在一起的语言”小组在深圳蒲排村尝试了多种方式与村里人产生链接。调研阶段试过闲聊但以达不到调研目的而告终,创作阶段也试过用广告设计手段为店家装饰店铺,最后以被否定收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客家话的壁垒,还有难以建立起的信任。但正是这份不易,催化了他们创意的火花,最终餐车成了文化交融的流动舞台,每一份小吃都是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在克服沟通困难的过程中,“捆在一起的语言”小组与调研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裂缝生长”小组之间自发地相互帮助,他们彼此分享与人打交道、拉近距离的经验,小组之间意料之外却自然而言地发生了“连接”。


0.5.png

“裂缝生长”小组采访莞城店铺主理人

而“裂缝生长”小组,穿行于东莞莞城的自建房,思考在转型速度没有跟上人口流失速度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帮助自愿回流的创业者拥抱莞城商业,让人们更多的眼光重新投向莞城。他们试图在旧时光与新希望中搭建起桥梁,让回流的创业者,与这片土地重新建立情感的纽带。


3.png

“社区椅子散养图鉴”小组拍摄的椅子散养现象

“社区椅子散养图鉴”小组发现了佛山老城区垂虹社区中椅子被散养在公共场所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社交空间,这个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本地居民、外来务工及游客群体这几个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隔阂。该小组则让自己成为当地社区的连接点,邀请社区居民“一齐出黎食饭倾计”(粤语,意为"一起出来吃饭聊天")的方式,打破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



 再创 

破而后立,设计之光穿透阴霾

Recreate  

VIEW POINT


“让学生,用自己平时所学到所有的知识,对自己的家乡做些什么。”


带队老师周子书


在创作环节,学生们针对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提出了极具创新性和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展现了设计学子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颖视角和巨大潜力。


4.png

“城门守望者”小组用装置的形式搭建新城门

“城门守望者”小组在重庆的行动,是记忆与现状的对话,一座座“新城门”的矗立,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一次大胆宣言。访谈时,李虹润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以设计师身份回到家乡,我们小组想用重建新城门的方式,延续重庆人对城门的集体记忆,复活城门。”


5.png

“城市观察计划”小组筹备City Walk Game活动

“辽宁抚顺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煤都,如今成为了被遗忘的城市,但我们不想被遗忘”。“城市观察计划”小组则以City Walk Game的形式,让这座曾被遗忘的城市再次闪耀,他们的每一步探索,都是在为城市的“夕阳”产业寻找“朝阳”的出口。


6.png

“西林觅渡/沱江迷津”小组打造的主题展览

“西林古渡历来是连接沱江两岸、内江市两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我们选择于此以艺术参与者、观察者的角度进行研究性实践,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展览、艺术科普、文本速写、习俗生成、社会教育、多感官艺术等方面,希望通过公共艺术的开放形式,成为城市的‘艺术样板间’”。“西林觅渡/沱江迷津”小组的郑淏文介绍,艺术实践活动结束后,展出的艺术实践作品转入古渡所在街道社区,继续为丰富市民生活、留存城市记忆、繁荣地方文化作出贡献。




教学感想

VIEW POINT


“创想实践营它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在推动专业,而是用专业作为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去产生对社会的作用。每一个学生他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份子,如何让他能够自己发光,这也是这次实践营和我们的教学碰撞出来的巨大火花。”


带队老师周子书



Q:周老师,您让学生参与到这次社会设计主题的创想实践营的初心是什么?

A:我的初心其实特别简单,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学生重新回到自己特别熟悉又特别陌生的地方,用自己平时学的知识去理解和看见家乡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去思考他能够对自己家乡到底做些什么。



Q:您觉得实践营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启发和历练是什么?

A:实践营提供了一个特别朴素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连接家乡的小伙伴,然后创造性地用社会设计的介入方法,重新和自己家乡产生连接。每个同学的行动都映射出他们每个个体对社会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一点正是体现了社会设计它多元的、开放的可能性。我相信实践营无论是对学校,家乡的学生,还是央美的学生都提供了一次特别好的机遇,让大家形成一次集体的行动。



Q:您如何评价创想实践营呢?

A:我觉得创基金它不只是在推动专业,而是以社会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切入点,让学生把知识作为一种武器,拿起来以后,去思考如何能够对社会产生真正有意义的作用,我觉得这一点是育人育心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我在和创基金的伙伴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他们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我相信这就是教育本身的意义,而不只是为了去完成一个项目。在社会实践的具体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能让每个人得到很好的成长,另一方面又能够起到跨专业的融合从而提升专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促进设计教育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





本期创想实践营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的众多学子参与,46位学子联动14所高校,涉及12处地点,在设计对象、地域、跨学科融合上实现资源整合与突破创新;学生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展现了青年一代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中的巨大潜力和责任担当。通过实践营,进一步为社会设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有参考性的实践样本。这不仅是设计学子用设计力量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探索创新设计教育模式的里程碑。





第三期创想实践营


主办方

创基金logo彩色底.jpg


联合主办

央美.png
社会设计.jpg



创想实践营

招募院校及设计师志愿者,开展社会议题的设计实践活动。实践营期间,创基金提供3年的“资金+技术+公益”支持,并定期举办“创想小课堂”,邀请设计师、专家及相关企业分享最新的信息和专业知识。让学生在老师、设计师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进入真实场景、识别有效需求、提供可落地的设计方案并参与方案落地的全过程,以此提升专业知识、丰富设计实践经验。


自2021年成立起至今,创基金已发起四期创想实践营,涵盖乡村振兴、儿童心理及社会设计主题,每期连续3年,已资助100+名学生参与设计实践。



- END -


转载声明:

本站作品版权皆为作品作者所有。
本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辑,如需转载请务必提前通知本站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源。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禁止商业转载。

相关资讯

创想小课堂丨为孩子们筑起守护心灵的浅谷

2024.07.12

创想实践营丨为孩子们构筑心灵伊甸园

2024.06.18

创想实践营丨设计融于生活,共筑无碍世界

2024.05.19

共绘深圳文明新篇章,创基金参与探索建设深圳市研学公益平台

2024.05.19

2023年度报告丨设计教育编织公益经纬

2024.04.17

出发!把设计的善意播撒在曲潭村

2024.02.20

助力计划丨翻开《大运河2050》,领略运河文化

2024.01.26

创基金中基透明指数FTI2023获96.89分

2024.01.13

中国设计教育的助力者——创基金入选《中国社会创新蓝皮书(2023)》

2023.12.22

创基金第三届第四次理事会顺利召开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