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任何时候回想起来,这次出国考察都十分有意义。谢谢有了创想学堂公益B计划的机会,让我第一次跨出国门去,看到如此美妙的真实世界。
我从巴黎入境,搭高铁到了阿姆斯特丹。旁边的南美女孩一直用极其热情夸张的语气跟我讲:“Amsterdam is amazing!”(阿姆斯丹棒呆了)她说你会爱它,还有鹿特丹,当代艺术与设计的领地,旧欧洲与新欧洲的交汇。对的,我来了!
到达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是阴天, 皑皑的云压下来,光线从云的间隙中穿梭下来,照耀在深色墙壁白色窗框的建筑立面。明明是阴天,对比度居然耀得我眼睛疼。这就是伦勃朗的色调,后来又在许多地方得到印证,这就是阿姆斯特丹的颜色——黑的,深绿色,橙色,金色,就是这四种渐变的色系交织出来的、独特的城市色泽。
这里非常多的黑色,甚至用在建筑的立面。黑色在中国人眼中是不详的颜色,没有人会把自家的墙壁涂抹成黑色吧?但这里的人们爱黑色,它是所有颜色的混合,是最复杂的单纯,就像沼泽里面的黑泥,其实蕴含的是养育这个繁荣国度的营养。阿姆斯特丹河底的淤泥,就是伦勃朗画中的黑色。没有淤泥的支撑就没有阿姆斯特丹这光怪陆离的城市,没有黑色的支撑,就没有伦勃朗画中那些激动人心却没有显出轻浮的种种颜色。
其实如果你仔细分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天气里会具有不同的色调,但阿姆斯丹就以这样浓烈忧郁又兴奋的调子深深的镌刻在了我的心里,如果你觉得我的文字表达不出来,就一定去看看博物馆里伦勃朗的原画。
特别去拜访了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每一个业余艺术爱好者如我,都会如朝拜般去观赏原作。只是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心间,为什么毕加索激情充沛而名利双收地度过了他的生命,而梵高潦倒一生,过世之后才被世人景仰?
插画作者:王景文
同伴告诉我:那是因为出生阶级不一样,毕加索出生于富裕的家庭,而梵高出生就平凡,他们走的路不一样。这个回答带着典型的中国式阶层焦虑和自卑感,基本上是说:“梵高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我认为,艺术之所以迷人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超越阶级,超越世俗。
回国以后,我带着看完整个梵高博物馆的震撼,重新读了一些关于他的传记。至少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梵高是不在乎自己是否贫寒的。他追求的不是名誉,金钱和地位,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近乎于偏执的关于艺术的表达。
其实,平凡如世上的你我,呈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终会像我们内心隐秘的追求一样。你向着名利,名利场上有你;你向着温暖,家人总围绕着你;你若向着内心和真理,那些千丝万缕的光芒,总会穿越窘困,穿越病痛,穿越世人的不解和讥讽甚至是伤害,像梵高画中暗夜的星辉,照亮你没有回程的生命。
阿姆斯特丹和所有欧洲的古老的城市一样,有厚重的历史并且他们十分的为之而骄傲。来自四海的游客,以及当地的人们都一样的爱着这座城市。在这里,我们参观了许多有意思的场所,比如博物馆,酒店,还有一些市集店铺。
这个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它新旧纷呈的时尚感,有许多的新场所都是在旧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那些厚重的砖石结构的旧房子,被轻质的钢架撑展出新的功能空间,玻璃成为新的立面以及顶面材料。轻盈光洁的现代感像是霓裳羽衣一样穿着在这座旧城市上面。这种对比的美感,一方面体现出一种尊重,另一方面表达一种轻快的超越。
EYE电影博物馆
Delugan Meissl 建筑事务所作品
位于艾湾河岸的眼睛电影博物馆,设计师希望它无论从什么时间和动态看上去都似抽象的眼睛。当然这个地理位置绝佳的博物馆颠覆了我对传统意义“博物馆”的界定。室内室外的缓坡阶梯都亲切的接纳着人群:无论是前来参观展览的,还是某种聚会的团体,以及像我们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
阿姆斯丹中央火车站
设计师 Pierre Cuypers(1827-1921)
中央火车站对于阿姆斯丹特别重要,或者说其实火车站对于欧洲城市的作用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而且它实在是太漂亮了!哥特式文艺复兴的建筑,细节无比精致。红色,金色深灰以及白色的点缀显得十分华丽。一座城市必须要有这种传统的建筑存在,无论它怎样迭代,无论怎样国际化,它才让这座城市的历史被看到,被全世界的路人记住。所以我回来画了一张水彩,来记住这个火车站。
De Hallen Amsterdam 德哈林
De Hallen前身是古老的电车仓库,2013年翻新。它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市场,像我们国内的“创意园区”。这里有美味的餐厅,设计工作室,各种小商店,旅馆,以及托儿所之类的社区空间。琳琅满目实在是让人服气,放眼望去都是当代设计的小心思,无论是排版色彩还是陈列都能看到设计师的功力。杂乱的场所是“有章”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趣而和谐,这展现的不是设计师的功力,而是反映整个市场的审美导向。
鹿特丹RotterdamMarkthal大市场
MVRDV 设计事务所 2014年完成
这是当代的传奇,位于鹿特丹的新地标:菜市场。
MVRDV的建筑师为我们现场讲解这个项目,他们在功能上,结构上以及形式上做出的思考与实践;他们花了十年时间与政府协商、周旋后才有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奇妙美丽的“菜市场综合体”。你可以在这幅11000平方米的壁画Horn of Plenty 《丰饶的号角》下面买到传统的荷兰美食,还可以去小餐馆里面吃吃吃,还可以选择住在这个美妙弧形建筑的公寓里。这真是一场华丽想象力的胜利。和在荷兰的很多地方一样,这幅画衍生出了很多大市场相关的文创产品,建筑艺术的生命力又向更多的地方蔓延开来。
多米尼加天堂书店
Merkx+Girod设计事务所
1360年,这座教堂曾是欧洲两大修会之一的多明尼肯修会的宗教活动场所。1794年法国大革命之后被法军没收,再之后,人们几乎遗忘了这个教堂。1910年,这个教堂才重新被用作各种马城的公共场所,除了比较正常的档案馆以外,甚至还被用作过自行车停车场和拳击场。终于到了2004年,马城政府和荷兰书商集团联手Merkx+Girod设计事务所,将整个教堂改成了一个书店,就是天堂书店。我对宗教不太了解,但宗教建筑的感染力似乎是不分人群的。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
建筑设计Mecanoo 设计事务所 1998
这1998年春天开放的图书馆,在近20年后的今天,还是很前卫。外观上它是一个大大的斜坡,一整个大草坪,然后有一个尖尖的圆筒穿过了室内的天花,在草坡的上半部分穿透出来。圆锥顶部是镂空的,光线由此透到室内。据说灵感来源于一支穿透书本的笔。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会议中心
荷兰建筑师Jacob Bakema 1964
比起图书馆的轻巧,这栋建于1964年的建筑显得厚重而狂野,像一只飞越了亿万时空的怒色水泥制作的飞行器。室内却显得非常的温暖和理智,木质的墙面和扶手是深橙色的,和整个暖灰色的水泥的粗燥形成对比。入口双侧古老的电梯缓慢上升,你还看得见它的铰链一圈一圈的放开,下降的时候又一圈一圈的缠绕起来。虽然建筑是理性的,但给我的感受却非常感性,看到了60年代建筑师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努力探索的精神。
POPT HOUSE办公楼
扎哈·哈迪德作品
根本不用详细描述,是的,它就是一颗钻石!一颗簇新的钻石搭在旧的方正的规矩的传统建筑上,像大炮一样向着海的方向伸出去。真的,你会觉得扎哈一生都在追求那种动人心魄的形式感,而她的确踏踏实实地做到了。
阿特卫普河岸美术馆
停泊在安特卫普码头的可爱建筑,红色的砂岩和波浪一样的全面玻璃外墙,给人的感觉既轻盈又坚实,就像海风吹过来了,原本平面的玻璃墙都荡漾起来。外墙的墙砖上面有一只只小铜手,室内的地砖上镶嵌一个个大铜币。这些貌似可有可无的小东西让人觉得诙谐,你会联想到一些词:“攀爬、钱、历史、时间”。但在这明媚的风景里显得一点也不沉重。
阿特卫普中央火车站
传说中当年比利时在八国联军中派了一个士兵去中国参加鸦片战争,得到的赔款修了这座气势恢宏的中央火车站。有点唏嘘的段子是吧?但作为全人类的建筑,其实大可不必介意它在哪个地方,只要它还在,没有被摧毁,还保存这么美。如果再想不通,想一下中国的旧火车站的现状吧。
行程匆匆,我已珍藏在心。
感谢创基金给我这次出国考察的机会,
感谢设计师前辈老师的推荐信,
感谢设计机构安排的精彩行程,
还要感谢同行设计师温暖有趣的陪伴。
我原以为自己知道的艺术世界已经很美,
没想到它居然还可以这么美。
作者&摄影:王景文
2016创想学堂公益B计划入选设计师
转载声明:
本站作品版权皆为作品作者所有。
本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辑,如需转载请务必提前通知本站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源。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禁止商业转载。